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

心理贫穷初论

心理贫穷初论
线装情结:
2010/02/10 3:30:44 PM
●温任平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社会,人类社会并没有因为其总体文化积累与文明程度而抛弃“弱肉强食”的森林法则。

弱肉强食不仅出现在市场竞争,即使为维护公正而建立起来的司法系统,许多时候,大家会发觉司法正义是站在有钱人的那边。无权又无钱的弱势个人或集团面对不合理的判决,抗争者少(因为抗争无效),逆来顺受者多。我完全可以了解不少法律系毕业的新人,宁愿卖鸡丝沙河粉或当个记者也不愿当律师的心理抗拒因由。

生活面对不公平对待

我没有资格为穷人请命,因为今日的我虽不算富裕,但不愁衣食住行,退而不休,每天都干活。可是我贫瘠的童年,对我铭刻至深,使我从不敢奢侈浪费。穷人面对的剥削不仅是没钱打官司的问题那么简单,在生活开销各个层次都面对种种不公平的对待。吉隆坡也有所谓“价廉物美”的购物中心(名称就不必提了),一大粒黄芽白,一公斤售价才8角,外型好看却味道全无。司厨放整粒(几十瓣)黄芽白下去煲汤,毫无黄芽白的甜味,而且令人咋舌的是,这些黄芽白即使煲几个小时都不软化,入口又粗又硬。我没这工夫拿这种黄芽白去作化验,找出是那种化学肥料能把它搞得那么“大而无当”,好看不好吃。“正常”的黄芽白,放5、6瓣入汤,味道清甜可口,这些正常的黄芽白每公斤售价RM2.99,是贵了些,但物有所值,穷人买便宜货表面上是省了钱,实际上是拥有了“分量”(quantity),亏了“品质”(quality)。

不敢去高档购物中心

手头拮据,多不敢去吉隆坡的高档购物中心,担心这些为“富人而设”的购物中心(比方说,像双峰塔),里面的商品价格一定贵到离谱。这种疑虑是心理贫穷,高档购物中心从店面到各个陈列单位租金都要比一般购物中心昂贵。羊毛出在羊身上,多付出的租金经常转嫁给消费者。我也有这种疑虑,但我这个人就是喜欢对城市作不同角度的观察。有一天我居然发觉在一家高档购物中心的冷藏柜里,发觉我平日吃的Russet马铃薯,每公斤售价RM1.99,而在另一家所谓走平民化销售路线的购物中心,Russet马铃薯售价竟是RM3.99!这真把我给吓坏了。更令我吃惊的是,售价RM3.99的马铃薯竟然是些次货,从体积到品质,均逊于较它便宜的货色!

我在想我应该如何解读这种反常(不合理)的现象呢?高档购物中心的冷藏公司入货较多,因此总体成本较为廉宜,这是第一种解读。中低档购物中心入货较少,马铃薯价钱较贵不是症结,而是这些中低档购物中心业者,深谙人穷志短的人性弱点,不敢(或心理畏惧)去高档购物中心比较价格,在他们心目中高档消费场所价格一定比中低档贵许多。心理贫穷让人无法抬起头来做人,永远吃亏。我无意在本文抨击奸商无良,无奸不商已近乎是众人的共识。我们更应探讨的是贫苦一族的心态,与这种心态对自己造成的无形剥削与实质伤害。

忽视了应该享有的权利

因为人穷志短,贫民许多时候忽视了他们应该享有的权利或福利,遇事不争,逆来顺受,既怕事又易屈服(哑子吃黄莲,有苦自己知)。去做切割盲肠手术,即使医生留下一块棉花在病人的腹腔内也不敢起诉医生或医院。我大概在这个专栏里多次提过有助于吾人记忆的“海马回”(hippo-campus),这儿再提到人类脑部只有尾指般大小的器官,除了因为重复背诵、回想而有铭记的功能外,如果它经常接受侮辱与打击,海马回在长期压力下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伤害”(irreversable damage)。从个人到整个民族都如此,你一贯地接受不公平的待遇,日久即成了惯性(就像当年的黑人当奴隶一样),完全失去抗争的意念与力量。穷人的无助感,或民族整体面对的无奈感,都与不敢据理力争,自我矮化有关。

穷人自我矮化不仅是心理的创伤,海马回的萎缩,甚至可以追溯到宗教训示的长远渗透的结果。《马太福音》第25章第29节(英皇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有载:“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有关此项“马太效应”(The Mathew Effect)说得很清楚,那就是把穷人仅有的资源拿走交给富人,这正是华尔街大亨、银行业巨头、基金经理的人生观与执行力后面的道德支柱。

老子曾思考、辨别天人之道,人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而天道是“损有余以奉不足”。儒家主张中庸之道。而西方(尤其是全球化的今天)损不足以奉有余成了大家心照不宣的策略。散户永远是输家,小企业一直是大企业噬食并吞的对象。穷人要翻身,首先不要认命,要从危机中寻良机,今日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迫使社会重新洗牌,要留意洗牌过程对穷人泄出的福利效应。谨记谨记,并祝好运。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