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面对生命倒数

面对生命倒数

线装情结:

2010/01/20 3:13:15 PM

■温任平

《巾帼枭雄》剧中柴九(黎耀祥饰)的一句“人生有几多个十年”,令我听后内心震动,昨晚偶尔打开电视听到杨千嬅冲口说出“过了30岁,我的人生开始倒数”,我顿时一愕。像我这样平凡的人,大彻大悟恐怕此生都沾不上边,想想看佛陀在菩提树下静坐苦思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在一个月圆之夜全然彻悟,说出:“众生均有如来佛性德相,皆因虚妄,不能成佛。”其间佛陀还被一群苦行僧离弃。微小如尘的我,只能从日常事件,听到的或看到的,有所领会,累积些许小彻小悟,离开“无明”远些,那已是一天中很不错的收获了。

怎样去珍惜当下

我的年龄大概可以做杨千嬅的爸爸了(这不是讨便宜,是实情),杨已开始倒数,老叟如我何以自处?“珍惜当下”是每个人都会说的,快要成了不请自来的口头禅了,“怎样去珍惜当下?”才重要。每个人早上起来,面对一天的3个时段:早晨、下午、夜晚,中午12时以前要完成一些什么,下午要见什么人,晚上是休闲还是读书写作冥想静坐,应该有安排。每个人的生理时钟都不尽相同,有些人早上9时半到11时半生龙活虎,不妨利用那段体力精神最旺盛的时间去干活吧;如果选在下午3时到4时的疲累时刻才办事,恐怕就事倍功半了,不如利用3时到4时去喝个下午茶提提神,或干脆闭目养神打个盹,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傍晚过后,大多数人(尤其晚餐过后)都处于半歇息状态,可也有些人,愈夜愈精神,对他们来说,the night is still young。

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快乐或幸福,很少人能创造快乐和幸福(这是我刻下做着的),智者与修为精湛的人,他们既不追求也不创造,因为他们就是快乐和幸福的本尊,像史怀哲博士、像杜丽莎修女、像释圣严法师,他们就是快乐和幸福的化身。

从灿烂归于平淡

苏东波与王安石政见不同,王安石当了宰相,东坡居士一再被贬官,迁徙流离,他的诗文却愈写愈精采。名作家纳博可夫(Vladimir Nabokov)1917年被迫逃离苏俄,穷困潦倒,只有在厕所里是他安全的写作空间,但纳博可夫乐在其中。讲得更浅白、世俗一些,名牌 Gucci 的设计师汤福特(Tom Ford)与亚曼尼 (Armani)在时装展览结束前出台亮相,穿的不过是T恤配牛仔裤,没有以孔雀开屏的姿态炫耀自己。日本的设计名家山本耀司,服装展览尾声他每趟都穿了件陈旧的大衣衬着一双破球鞋,向观众摇手示意,潇洒从容。从灿烂归于平淡,返朴归真何其快乐自在。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老话蕴含了耐人深省的至理,而这道理最好不要等年届百岁高龄之际才领会体悟。30岁便有生命倒数的意识,使你在“三十而立”之年便懂得把握现在,珍惜当下。从医学的角度来说,人于30岁过后,每天“死去”(infarc) 的脑细胞平均约3000个,10天时间,我们的脑细胞就死掉了3万个(这也是为什么年纪愈大记忆力愈见衰退的原因),我们怎能不珍惜当下这个自己?佛陀于月明之夜大彻大悟,说的另一句话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谁是“我”?“我”就是吾人理性与感性兼具的肉身,佛陀没有要我们把肉身看作是个“臭皮囊”,自暴自弃。

随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除了点出“三十而立”之外,接下去说“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句子的意义是在告诉我们,人在不同年龄阶段扮演的角色、行为与思想模式。了解自己的年龄位置与角色扮演,做人自然中规中矩,自得其乐。“不惑”是不再迷惑;“知命”是顺应天命,不逆天行事;“耳顺”是能接受、听取别人(包括幼辈、下属)的意见;至于“随心所欲不逾矩”是踏入古稀之年,做什么事都从容自在,得其所哉,适度自律让自己不致逾越社会规范。不管是那个年龄层,“我要跟别人一样强(有钱有势)”是最有效的让人不快乐的方法之一,如果欲望是更进一步的“我要比别人更有财有势。”,这人恐怕注定沮丧痛苦一生,与快乐幸福无缘。

65岁后的人生大概是最后的清醒10年。我教了29年书,对学生的课业总喜以打分数方式评定学生表现的优劣。2010年我开始每天为自己打分,我不允许自己被心魔或病魔打垮。我不能只工作不运动,不能只读书不娱乐。用餐尽可能细嚼,这样不仅齿颊留香得久些,而且嚼碎的食物,肠胃亦较易消化。迈入60岁,每一天都可以说是“赚到”的,每天清晨醒来我都衷心感恩。有唐一代英主李世民,56岁下痢不止,驾崩;前面提到的苏东坡66岁逝世。如果我也像杨千嬅每天倒数,岂非自己吓自己,何苦来哉。不如照常工作办事,读书写作,每天自我评估,以打分数的方式让自己保持状态,如果稍有进境,那就是意外之喜了。这是笔者缓和老化,保持青春的秘诀,特公开予其他乐龄同侪分享。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