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星期四

经济窳败 重提熊彼德

线装情结:
经济窳败 重提熊彼德
2009/02/16
●温任平



朋友告诉我他服务的电子厂已从每周7天,每日24个小时操作,改为每周4天制,这间电子厂目前面对的窘境其实是整个电子业甚至是大部分制造业的缩影。这一波的金融风暴已经侵蚀到本国的经济肌里去,更坏的还在后头。

根据权威的《纽约时报》资深记者大卫史伯勒(David K.Shipler)近著《工作的穷人:在美国所看不到的》的报道,在美国有500万人过着“辛勤工作却朝不保夕”的生活,在德国人数是100万,日本的情况比美德两国更糟,这种边缘工作人口已逾1500万人。在这个段落结束前,我必须特别注明上述所载是2008年7月的数字,那时雷曼兄弟尚未破产,环球金融形势远不及今日之严峻。农历新年期间,英美日3国曾一天之内裁员人数总和高达8万5000人,这真是一个骇人的历史性记录。

不断找机会兼差

中国今年的春节回乡潮,最令人心酸,几千万在城市里打拼的工农拿了最后的一笔工资返乡,厂方已通知新年过后不必回来工作。这些人当中好些人每天工作15个小时,薪酬微薄,但即使如此贱价出卖劳力,也没市。日本人与香港人的应变之策是不断找机会兼差,多找点外快补贴家用。他们是“愈穷愈忙,愈忙愈穷”一族,处境比月光族(每个月用光光)更坏。

相较之下,马来西亚受到的冲击比英美欧陆、两岸三地与邻近的新加坡都小许多。我们的银行与金融系统受到的次贷伤害有限,港台不少人持有雷曼的股票、债券,受创之大可以见诸于他们上街挂布条游行抗议政府管理不当人数之众,大马人没有多少人持有雷曼兄弟的证券或其他金融产品。2007年以迄2008的第三季,原油与棕油价格腾升,我国从中获利也填补了不少财务破洞。现在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外需快速萎缩,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在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它们都极力促进内需,减少入口。我们的原产品与制造品卖不出去,2009年上半年订单遽减六成,我们不难想像有多少工厂将倒闭,有多少人会被裁员。

2009年肇始,人们手上还有些钱,马来西亚人的储蓄率高达国内生产总值的37%,他们还有能力生活,还有能力消费(但已经小心谨慎许多),但如果失业过久,生意惨澹,再加上随之而来的债务,当前的“荣景”最多只能撑两、三个月即出现败象,通膨缓和化,央行减息(世界各国的央行都在减息),但不易刺激手头拮据的人们消费。各国的商业银行贷款慎重,担心放出去的钱收不回来。全球有300多家分店的麦当劳开分店,向银行申请贷款,添购espressos咖啡机,美国银行竟拒绝融资。麦当劳连锁店加盟者当然十分懊恼,信誉卓著的麦当劳大企业借贷被拒,清楚反映美国金融产业正面对信用危机导致的通货紧缩。

在全球化的今天,大马当然未能置身度外,银行无心借贷,虽然央行不断软硬兼施逼迫它们放贷。另一方面,投资人贷款经营的意愿不强,景气那么差,大伙都担心亏蚀。面对今日的经济窳败,我的看法是,个人不妨利用这时机提升自己,“有一技之长即可防身”的时代过去了,“狡兔三窟”,多学多能才是今日存活之道。近代经济思想家熊彼德(Joseph A. Schumpter)提出“创新”、“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与耸人听闻的“创造性破坏”可为各行各业参照。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创造新的产品,搞新的统合(创新许多时候是给
予传统新的活力),开辟新市场,寻找新资源,让新产权组织健全化。经济一衰退,工厂即裁员自救,把员工视为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棋子,这样的企业文化不仅不健全,而且近乎“无良”、“冷酷”。笔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能宏观地点出问题的症结,政经改革是当政者的职责。

持续降息,把残余的储蓄驱逐出来,活络汽车工业、房地产市场、鼓励生意人借贷做生意,功效看来,事倍功半。政府进场托高股市,只是使现金被套牢的大户,与官联股的巨鳄套现离场。70亿令吉的救市配套,数目本来就不多,延宕多时,执行缓慢,急惊风遇到慢郎中。胜了政治输了经济,接过来的还不是个烂摊子。何苦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