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9日星期六

作家‧學者‧文人

作家‧學者‧文人

溫任平
2008-02-10 00:00
錢鍾書在其《管錐篇》第一冊寫出他的感想:“詞人體察之精,蓋先於學士多多許矣。”於《管錐篇》第二冊又意猶未足,指出:“詩人心印勝於註家皮相”,註家是專搞註釋訓詁的學者。第二冊還有一句得更直接:“秀才讀詩,每勝學究。”詩人作家是藝術家,直覺力、想像能力甚至敏感度都比純粹做學問的專家強。
學者、教授有他們的學術貢獻、文化地位,但不少學者教授或囿限於自己的訓練或門戶之見,看法往往流于一偏之見。面對同一篇作品,從結構主義的視角去審視,與從後結構主義的觀點來評價,差別可以很大。用後現代主義的要求讀現代詩,很多現代詩在藝術表現甚至“不及格”。為甚麼會有這樣的結論?因為“主義主義者”(ismismist)要求形式合模,合模作品為佳,不合模者即不入流。文學作品經常逾越常規,逾越“後學”(後結構、後現代、後殖民……)的學術預設;見一斑而言窺全豹,是現化學究的通病。德國文豪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樹常青”,文學藝術才是生命之樹。詩人作家為了讓“行內人”讚好,玩語言、玩形式以求“合模”,那是本末倒置。先要有作品,才有作品批評。創作之際處處考慮批評家的學術尺度,不僅是本末倒置,連孰先孰後的秩序都搞錯了。
作家如果本身也是批評家,優點是情理兼顧,當事人既具備藝術家心思細膩的敏悟,同時亦兼有學者剖析闡解,月旦自己作品的識見。可是優點也可變成缺點,理論認知使作家下筆維艱,因為要考慮形式結構、原型神話、象徵系統、暗示歧義,多般考量,筆哪裡還能做到如行雲流水,倚馬可待?港馬新台不少青年作家踏入學術殿堂,考到文學碩博,當了大學教授,論著一本本出爐,文學創作從詩、散文到小說不是偃旗息鼓,便是大量減產,偶有作品,素質亦大大不如少作。理論浸淫可以使感性萎縮,這方面的例子太多,提名道姓有失厚道,我還是多提些理性發達又無礙於感性發揮的外國作家學者比較恰當。
台灣的余光中、楊牧他們兩人能詩、能散文、能批評、能翻譯,可謂多才多藝,十分難得。年輕一代的詩人孟樊,詩史的整理、詩論的闡發都做得不錯,可惜詩作不多,成績參差。張大春的小說變化多端,勇於發掘新題材,敢於另類形式表現,他的兩部文學專論,闡析小說稗類,表達其文學不安與焦慮,視角獨特,根基紮實,能言別人所不及言。張大春發明的“新聞小說”能嬉笑怒罵,戲劇感與時效性兼備。張大春是那種理性拿捏得準,感性亦能從容恣肆的作家學者,他褒貶時事,痛斥奸邪,讓他多了另一重“文人”的身分。
所謂“文人”(man of letters),照班雅明(Walter Benjamin)的說法,是“具有一點喜劇色彩的獨立學者(Privat-gelehrter)……文人總是極力與國家和社會保持距離。”班雅明提到的文人有蒙田(Montaigne)的世俗智慧,巴斯格爾(Pascal)格言式的思想力度,與孟德斯鳩(Montesquieu)政治思考的開明與勇氣。70年代的劉紹銘在出版學術專著之餘,總不忘抽暇寫些書簡,人在新加坡大學英文系任教,乃有《牛車水書簡》面市;人在香港,他的《馬料水書簡》亦不斷,還曾仿效劉鶚寫過《二殘游記》的筆記小說。張系國專業是電機工程博士,小說寫得出色,他的議論從早期的《英雄有淚不輕彈》、《讓未來等一等吧》,用洪範叢書出版人的話:“以敏銳犀利的筆鋒揭露現實世界的矛盾和困境。”他還以“域外人”這筆名批評過《色.戒》內蘊的“漢奸意識”,當時人在美國的張愛玲讀後甚為震動,還特別寫了篇反駁文章寄給香港的朋友宋琪安排發表。張系國與張大春之不同在於前者下筆莊重,以文史哲為背景攻堅;後者調侃、諷刺、戲擬、嘲弄,十八般武藝都用出來,聽說李登輝好幾次讀到張氏的新聞小說都撫胸口喊痛。
這些年來,我一直都沒錯過楊牧的文人小品或所謂隨筆,他為報章寫的專欄,後來彙編成《交流道》、《飛過火山》,針砭文化狀況、學界現象,大抵秉承儒家溫柔敦厚之道,微言大義,所謂學者型散文庶幾近之。不過楊牧畢竟是敏感的詩人,他悼念唐文標,正如他悼記乃師徐復觀,寫得情真意切,十分感人。他寫《胡金銓單騎過鬼塢》,為已故胡導演籌不到足夠的經費拍一部19世紀羈留於美國加州的中國工人血淚史而抱不平,當時台灣資金雄厚的單位不少,卻無任何單位願意輔助。讀楊牧於末段如斯寫:“就讓一個近30年來我們最優異的電影導演坐困愁城,讓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藏在劇本裡不得伸張……”我忍不住哭了。
當前能承繼楊牧這種文字功力的文人是誰?是楊照。他早年也寫過詩,理論的基礎穩健,一部《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不讓張大春專美於前。但我還是欣賞他題材繁富的文化短評。開首幾段,楊照總喜歡扯些歷史典故,描繪社會政治背景,閒閒運筆,仿似漫不經心,最後一兩段才“圖窮刃現”,直擊問題核心,令人讀到末節才愣住了或發出會心的微笑。楊照這種功力,我想在某些方面是借助他的詩人本能:善於隱藏,了解文字能於電光火石間予人頓悟。
星洲日報/靜中聽雷.溫任平.10/02/2008

1 条评论:

東山 说...

溫生博客意外發現,喜喜。